首页 加入收藏 友情链接
 
 
科普知识
你的心理垃圾需要这样来清理

你的心理垃圾需要这样来清理

  千龙网   
图片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垃圾很多,但是我们却往往忽略掉心理上的垃圾,清理现实的垃圾很简单,但是心理上的却需要对策。
  应对策略之一:自我

  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应对压力事件的比较常用的办法,哪些是你的行为特征或者是你的常用办法,请注上标记。

  1、我将自己的需求忽略,只是埋头工作,拼命工作。

  2、我寻找朋友进行交流并获得他们的支持。

  3、我比平时吃更多的东西。

  4、我进行某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5、我发怒,并将周围的烦恼统统赶走。

  6、我花些时间来放松,喘口气,做伸展运动。

  7、我抽支香烟,喝那些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8、我面对压力的根源,做工作改变它。

  9、我收回自己的感情,远离人群只做自己的事情。

  10、我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求更加透彻地看待它。

  11、我睡觉的时间比我真正需要的时间长。

  12、我花一些时间离开自己的工作环境。

  13、我外出购物,用买东西的办法使自己感觉良好。

  14、我和朋友们开玩笑,用幽默的办法来钝化困难的锐气。

  15、我比平时喝更多的酒。

  16、我沉溺在个人的爱好或兴趣中,它使我放松并感觉良好。

  17、我吃药来使自己放松或者改善睡眠。

  18、我让自己保持健康的饮食。

  19、我只是忽视问题,并且希望很快地过去。

  20、我祈祷,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21、我对存在的问题担心,害怕去做任何触及到它的事情。

  22、我集中精力对付那些我能够控制以及能够接受的事情。

  以上的各项条目中,序号为偶数的条目是一些更具有建设性的策略,而标有奇数号的条目趋向于不大好的应对压力的策略。如果你选择的是奇数序号的条目,那么你就应该考虑一下对你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否要做一些改变。你可以尝试着采用过去没有采用过的偶数序号策略的方法。

  应对策略之二:改变生活方式

  1、确定一个“放松时段”融入到日常生活里。试着养成放松的习惯。

  2、尽可能多做令你感到愉快的事情。

  3、不要让压力积起来。

  4、做到劳逸结合。

  5、坚持在家里和工作中应有的权利。

  6、避免劳累过度或接受太多的工作任务。

  7、不要躲避令你感到害怕的事情。

  8、要学会记住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并会表扬自己。

  应对策略之二:改变生活方式

  1、确定一个“放松时段”融入到日常生活里。试着养成放松的习惯。

  2、尽可能多做令你感到愉快的事情。

  3、不要让压力积起来。

  4、做到劳逸结合。

  5、坚持在家里和工作中应有的权利。

  6、避免劳累过度或接受太多的工作任务。

  7、不要躲避令你感到害怕的事情。

  8、要学会记住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并会表扬自己。

  应对策略之二:改变生活方式

  1、确定一个“放松时段”融入到日常生活里。试着养成放松的习惯。

  2、尽可能多做令你感到愉快的事情。

  3、不要让压力积起来。

  4、做到劳逸结合。

  5、坚持在家里和工作中应有的权利。

  6、避免劳累过度或接受太多的工作任务。

  7、不要躲避令你感到害怕的事情。

  8、要学会记住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并会表扬自己。

  应对策略之二:改变生活方式

  1、确定一个“放松时段”融入到日常生活里。试着养成放松的习惯。

  2、尽可能多做令你感到愉快的事情。

  3、不要让压力积起来。

  4、做到劳逸结合。

  5、坚持在家里和工作中应有的权利。

  6、避免劳累过度或接受太多的工作任务。

  7、不要躲避令你感到害怕的事情。

  8、要学会记住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并会表扬自己。

  应对策略之三:学会说“不”

  当人们请求你帮他们做事情而给你造成压力时,你通常很难说“不”。考虑一下你是否能够做或者愿意做他们要求你做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够或不想做,学会有效地拒绝他人的请求。

  应对策略之四:说出你的想法

  诚实地表达你的意见,这一点很重要,虽然这有可能会惹恼别人或引起争论。如果确信别人的某个请求是不合理的,你就得说出来。当愤怒和挫折无法宣泄时,人就会郁闷、沉默、唠叨、指责或背后诽谤,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会导致“消极—挑衅”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健康有害,因为被压抑的挫折或愤怒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应对策略之五:建设性的批评

  说出你的感受,解释为什么别人的行为伤害了你,或给你带来了不便,告诉别人你是多么希望他们能够改变。

 
『返回』
首 页  |  协会介绍  |  新闻中心  |  科普知识  |  专家介绍  |  心理健康  |  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 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电话:025-82296201 传真:025-83709025
恒网-企业上网中心承建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