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报 综合
背景: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精神病学组和北京安定医院承办的第19届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国际会议,6月初在北京开幕。来自6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与会。我国有3.4亿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其中至少有3000万存在情绪行为问题…… 专家妙语——
1.孩子的第一需求是玩,而不是认字、学英语。
2.孩子一般在两岁左右出现第一个反抗期,对大人喂的饭开始用手去抓。国外家长的做法是,碗和勺子都换成木头的,让孩子尽情抓饭,摔在地上再捡起来,继续给孩子。
3.孩子在6岁之前需要食物营养,但更需要心理营养,缺乏心理营养,心理也会出现畸形、变态。
4.家长总是要求孩子做人上人,其实只要做人中人就可以了。
受访专家
郑毅,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学会亚洲区主席、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
秦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教授
刘靖,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病房主任
崔永华,北京安定医院病区主任
打闹、大笑、互相抹巧克力酱美国幼儿园鼓励孩子淘气
“一走进那所幼儿园,现场就吓了我一跳。”
郑毅教授说起曾经去美国的一家幼儿园参观,“孩子们手拿巧克力酱等食品正在打闹,相互乱抹,有点像国内生日会上大家抹蛋糕的场景,孩子的脸上、衣服上全是果酱、巧克力酱,但大家很开心、很兴奋,家长们在外边鼓掌,鼓励自家的孩子。游戏结束,孩子们洗澡,换上新衣服,就跟着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而国内的幼儿园,小朋友们总是穿得干干净净,坐在小板凳上,背着手,俨然一个个小大人,淘气的行为是要被老师批评的,吃东西不能洒,衣服不能弄脏。
郑毅教授认为,孩子该动就动,该爬就爬,该打斗就打斗,中国的很多家长过度保护孩子,怕身体受伤、怕被感染,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发育和人格培养。“孩子的第一需求是玩,是和同伴玩耍、交流,而不是认字、背唐诗、学英语。给孩子早期灌输大量的知识,不利于其大脑发育,更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育。”
“好多年轻的父母,在要孩子之前就做好了准备,胎教、衣服、奶粉等等。但缺乏心理准备,也就是心理知识的储备。我们要把自己变回婴儿,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和他一起爬,一起闹,正确引导,而不是拿出家长的威严,粗暴地剥夺孩子玩的权利。”
孩子在两岁左右出现第一个反抗期,对大人喂的饭开始用手去抓,国外家长的做法是,碗和勺子都换成木头的,让孩子尽情抓,摔在地上再捡起来,继续给孩子。而国内往往采取强制的方法,妈妈喂饭,奶奶按住手,结果孩子变得不喂不吃,因为他在吃饭中找不到乐趣,也就厌烦了吃饭。
“孩子在6岁之前需要食物营养,但更需要心理营养,人们都知道孩子缺乏食物营养有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出现身体畸形。同样,缺乏心理营养,心理也会出现畸形、变态。”郑毅教授说。
孩子首先要人格健全不做人上人,只做人中人
“这两年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孩子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追究起来,父母肯定在教育方式上有不合理的地方。”崔永华主任说:“中国有一句俗话: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心理学界现在把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作为从婴儿期就开始的心理卫生的最高宗旨,心理健康最主要就是人格是否健全。”
“很多中国家长有一种误区,孩子乖巧、老实、听话、懂事就是好孩子,其实这样的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选择权,没法表达自己的个性,一直是处于无奈的压抑状态,到了青少年时期,就非常容易出现叛逆,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崔主任说。
现在有观点认为,孩子能否健康成长,1/3取决于遗传的作用,2/3是环境与教育培养的作用。所以,在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可能他所成长的家庭出了问题。
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去上特长班,每天都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一个成功的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孝顺、有责任心就好,“家长总是要求孩子做人上人,其实只要做到人中人就可以了。”
宝宝过分淘气也不怕常常给孩子发“小红花”
刘靖主任指出:淘气不等于多动症,主要区别在于,正常的淘气,可能孩子在玩的时候非常疯,但是该专心的时候能够专心;而多动症的孩子,常常不能安静做事或保持注意力集中。
大约5%的孩子患有多动症。很多有学识的家长,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很可能走入另一个误区,对两三岁的学龄前宝宝,要求过高,总嚷嚷“这孩子怎么这么难安静下来啊,是不是多动症啊?”其实,这么大的孩子,注意力能集中几分钟就可以了。
即使是医生,一般也不会对学龄前的孩子轻易下“多动症”的诊断,因为对于太小的孩子来说,多动的症状不见得一直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不断改正。
宝宝如果过分淘气,教给家长一个很有用的办法,就是奖励“小红花”,这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代币制”。对于不能安静的孩子,先让他安静三分钟,能做到就奖励一朵小红花,等孩子养成了习惯,再变成安静五分钟……
秦炯教授说:“宁可让孩子相对淘一点,也不要让他太蔫。淘气包们敢于探索陌生的世界,这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心理增强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