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友情链接
 
 
百家论坛
老师的行为:思想工作能阻止学生自杀
                                                                       转载

有一个关心、认可自己的老师,可以补偿在家里得不到的东西,更好地成长
上“原生家庭”课时,心理教授讲的一个女孩的故事,触动了不少老师的心。
女孩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她刚一断奶,父母就进城打工。每年只在春节时,才能见到爸妈,个别时候还见不到。14岁以前她没喊过妈,母亲是个陌生人,她不知道怎么开口叫妈,更没建立起母女那种亲密的依恋关系。12岁时,妈妈才回到家里,但女孩仍跟奶奶一块睡。14岁,家里另盖了新房,爸爸也回来了,女孩才回到真正的原生家庭。虽跟妈妈住在了一起,但对母亲仍感陌生,夜里常会哭醒。
现在,她已经是个白白净净的大姑娘了,身材很棒,个子高高的,学习也好,考上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可是上大学后,她碰到难题——处不好人际关系。跟同宿舍的同学,她不知道说些什么。别人与她交流,也不懂怎么反馈。原来就没有朋友,如今在陌生的城市,她的孤独感越来越重。以至于情绪抑郁,到了想自杀的地步。
心理专家见到她时,是10月份,她是这个样子的:梳了个大马尾巴头,穿着白衬衫,纽扣从第一个扣系起,外边套了件黑风衣,风衣的腰带系得紧紧的。下身穿条黑裤子,脚上是黑皮鞋、黑袜子。肩上的包也是黑色的,人坐得端端正正。
聊天时,她哭得唏哩哗啦的。倾诉后,心理专家问:“听了你的述说,我心里难受,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是我的感觉,还是你的?”
听了这话,女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哇哇地。
她哭诉道:“我一直感觉难受,感到委屈,却不知为什么。刚才,您一说到被抛弃,‘砰’地一下,我感到心被撞到了,就是这个,从小我妈就不要我。”
心理专家解释说,对于成人来讲,出外打工,挣更多的钱,是为了更好地供养孩子。可小孩子不那么想,很小时,早上一睁眼,看不到妈妈,不能撒娇,没人依恋。再大,看到别的孩子有妈抱,有妈陪着玩,自己没有。小孩子会怎么想呢?都是我不好,妈妈不喜欢我,所以不要我。长大后,即使她长得再漂亮,人再优秀,内心还是不能接纳自己。
“像这个女孩,在同学眼里,是那么地漂亮,父母现在做生意,家境也不错,不少男生追求她。但她不认可自己,说自己狗屁不是,只是一个没人要、被抛弃的人。
“她的问题是,先天精神营养严重缺失。由于从小缺乏母爱,带来被抛弃感,长期积压下来,影响了她的人生观: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不要以为打骂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人越小,越容易受到心灵创伤,越不好修补。只有健康的养育环境,才能养育出健康的宝宝。只有健康的教育环境,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许多人的心理问题是日积月累后最终爆发的,其成因可以追溯到早年,其影响很多是来自家长和老师。没有哪个父母和老师会故意伤害孩子,很多是无意的,甚至以爱的名义,做出了伤害孩子的事。”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减少师源性伤害,更好地理解、关怀学生?
一些职高的老师也来参加心理培训。他们说,有时候气急了,会骂学生是混蛋、小流氓。培训前,给每人发一张像报纸那样大的白纸,让他们写出学生的问题。提及学生,火气那个冲啊,‘噌噌噌’地写,正面不够写反面。等培训结束时,再给每人发张纸,再让他们写,这时,好多人捏着笔,写不下去,火气也没了。
“现在看来,我的这些学生太可怜了。他们成长到现在,不容易。”反而有老师写下这样的话。
有个老师说起自己班上的一个女孩,每天上学都化特浓的妆,自己烦她,觉得她不正经,平时对她不理不睬的。有天,女孩的妈妈来学校。“我一瞅,好家伙!这妈化的妆,比女孩浓十倍。眼下,我能理解这孩子了。她在这种家庭长大,现在每天还能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没有早恋,已经不错了。以后,我要多关心她,她挺聪明的。”
其实,孩子非常期望老师的认可。虽说很多学生的问题来自家庭,但如果有一个关心、认可他的老师,可以补偿在家里得不到的东西,那么他可以选择不同于家人的生活,走另外的路,更好地成长。
过去,学生调皮、打架、抽烟、早恋等,老师往往归结为品质问题、道德问题。评价学生的标准,非好即坏,非善即恶。培训后,老师们更确信学生行为背后有心理原因。学生没好坏之分,只是特点不同。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要不同对待。不能再把自己期待的东西,把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强加到学生身上。一旦老师的态度变了,学生也不再逆反了,潜能反而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
“再怎么拧,萝卜也变不成白菜。”
“但我们可以做到,让他成为一个健康的萝卜,一个很棒的萝卜。”
对学生进行开明的性教育,其实并不难
一个幼儿园老师,给大伙讲了个笑话。
园里有个6岁小男孩,有天亲了班上小女孩的手,不是亲一个,而是亲了一圈人,有四五个。晚上回家,一个女孩高兴地告诉妈妈,今天班上谁谁谁亲了我的手。
“他还亲谁了?”当妈的一听,马上警觉地问。
小女孩说完,她妈立刻挨个儿给家长打电话。第二天,几个家长找老师问:你们班出了个小流氓,你怎么不管?老师害怕了,赶紧找园长:班上出事了,家长们来闹了。园长一听,也急了。
“这些家长、老师,是把成年人的观念,套在孩子身上。一个6岁小男孩的吻,跟36岁男人的吻,能一样吗?可别把这事当笑话,如果处理不好,对那个小男孩性心理发育,会有很大负面影响。”心理专家说。
在调研中,他们发现对学生的性教育,是老师普遍反映的难点和重点。不少学生问题,转来转去最后都落到“性”这个点上。但好多时候老师却束手无策。有个小学老师反映,班上有个男生上课时手淫,连她见了都特尴尬。没法子,只好喊他起来回答问题。再没辙,干脆赶出教室。
听完“性教育”讲座,一个老师惶惶地说:“我教书30年了,都快当奶奶了,但好多性知识,我还是稀里糊涂的。”
对学生进行开明的性教育,其实并不难。在心理培训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典型个案。
有个初中班主任反映,班上一男生很聪明,学习也好,不知什么原因,近来成绩“哗啦啦”下来了,落差太大。“好多数学题,他也不是不会做,就是老出错,人一下子变得非常马虎。”这种不明原因的马虎,让家长心急。
因为刚听过心理讲座,班主任建议家长:要不,去咨询咨询吧。心理咨询师侯老师接待了这个男孩。
“我一看,这是个挺开朗活泼的男孩,特爱说话,是学校的相声演员。见我,也不感到生分,立马天南海北地聊开了。”越聊,男孩越放松,侯老师开始有意识地试探他。
“你有没有小女朋友啊?现在不是时兴早恋吗?”男孩子脸红了,说没有。
“是吗,那你脸红什么?”男孩儿吭哧了半天,说自己“那个”了。
“噢……你是不是身体有了变化,觉得自己变成大人了?”男孩儿点点头。“那你是不是遗精了?”
“嗯,好像是这么叫的。”再问,男孩儿不好意思了,主动转移话题。侯老师知道他是由于青春期性萌动引发了困惑。
“咱俩做个游戏吧。”侯老师提议,她想做一个专门针对两性关系的投射测验。实验中,分别用花和昆虫的意象,来代表女性和男性。侯老师要慢慢引导男孩儿进入放松状态,在想象中,走出咨询室,走进一座花园。接下去,侯老师会问他在花园里见到什么花、昆虫之类的问题。
这时,男孩儿开腔了:“老师,我看见花园旁边,有一大片湖水。”他声音低低地说。
“这片湖水很吸引你吗?”“是的,我觉得非常美。”
“那你就好好地看一会儿吧。”
过了一会儿,男孩儿又说:“老师,我挺想下去游泳的。”侯老师明白他潜意识里想干什么,回答他可以啊。
“游”了一会儿,侯老师问,感觉咋样?男孩儿说很放松,挺开心的。几分钟后,男孩儿“上岸”了,回到了咨询室的沙发上,回到现实中。“老师,我明白刚才是在干吗了。”男孩儿道。
之后,俩人理性、平静地谈了有关未成年人性行为等方面的话题。侯老师告诉男孩儿,遗精不是坏事,更不是丢脸的事,而是他身体发育健康正常的表现。他们甚至谈到男孩儿将来如何处女朋友、结婚生子等等。
“在湖水中游泳,对他已经是一种性能量的宣泄。”侯老师解释。
一周后,班主任老师来电话说,咨询效果很好,男孩儿现在上课不走神了,马虎的毛病好多了,周考成绩也上来了。
虽然现在的初中设有生理卫生课,但这课开得与孩子身心发展不同步,而且是男女生分开上。这种上课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暗示,男生那边会想:不晓得女生那边都讲什么,她们一定有秘密,不想让我们知道。
“读你心意”负责人郭巧慧主任感慨地说:“如果我们在小学一年级时,就教给孩子,男女性器官是什么特征,能大大方方地喊出名字,等他长大了,也就不会稀奇。同时,我们还要告诉孩子,身体是如何发育的,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如何预防疾病等,这样才能达到正向引导、健康教育的目的。”她还认为,要想给孩子开明的性教育,关键是老师。
“如果讲课人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出男女性器官的名称,没有一个健康的性观念,他能把有关性知识,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学生吗?”





 
『返回』
首 页  |  协会介绍  |  新闻中心  |  科普知识  |  专家介绍  |  心理健康  |  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 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电话:025-82296201 传真:025-83709025
恒网-企业上网中心承建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