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 |
不久前,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在一些企业里,面向一线产业工人征集了10条心理健康口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陈向一将这些口号分为“沟通类”、“理解类”、“关爱类”,表示有了“沟通理解关爱”,就能达到“心理和谐健康”。
前晚,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市关爱办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百场心理讲座进企业”活动来到光明新区,陈向一以这10句口号为内容,为信泰光学厂员工举办了一场心理健康讲座,从独特的角度阐释了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关于“沟通”:
与说服无关
一线员工提出的口号:
打开心灵之窗,拥抱温暖阳光
多一份倾诉,少一份烦恼
摆好心态,工作愉快
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
心理学有句名言:“你可以不说话,但不可能不沟通。”有的人在与他人有矛盾时不跟对方说话,其实“不说话”也是一种沟通。
很多人知道沟通很重要,却发现越沟通越说不通,陈向一指出,这是把沟通当成了说服。“有人总想通过沟通说服对方,让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但我们都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看问题,因此从自己的角度去说服别人时,实际上不太可能完全理解对方是如何看你的。交流、互动并非思想的交融,而是思想的舞蹈,通过它使双方尽可能达到一致,但并不可能完全一致。”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所欲,是否就要施于人呢?陈向一说了个小故事:有个人特别喜欢吃鱼尾,也用鱼尾招待朋友,但朋友是否真正感到他给出了最好的东西?不一定,因为这只是他想要的,别人不一定想要。因此,“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但这一点经常被忽视。“我们不可能完全知道对方在此时此地是怎么想的,所以要沟通、交流,但千万不要想要说服他。”
沟通不是为了辩输赢
陈向一指出,我们在沟通时用了三个层面的语言:首先描述“是什么”,再解释“为什么”,并赋予意义“好还是坏”。还没有描述清楚,就做出解释或赋予意义,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谈话最好是循序渐进,要分开这三部分。沟通时还要考虑到彼此的成长环境、相互关系,以免引起误解。
他认为,要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就要尊重对方,尽量设身处地理解对方,心胸要豁达。轮换地说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讲话时基本不让别人插嘴,这样的人很难找到知心朋友。听话还要听完,如果你基于自己的经验打断对方的讲话,就不一定能切中交流的要点。
“非言语的沟通和交流同样重要,即使不善言辞,也一样可以表达关心。重点在于,沟通时不必非得辩一个输赢,要学会退让、善意地妥协,这样往往会得到双赢的局面。”
关于“理解”:
非暴力沟通是个好办法
一线员工提出的口号:
在外不容易,莫把仇恨记
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
宽容一笑,烦恼甩掉
“我知道我不知道”,陈向一认为,这样的态度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总是在生活中寻求理解,但任何理解都是从自己出发、是以己度人,为了避免因为不知道而产生的误解,不妨尝试一下“非暴力交流”。
人际交流:“对称”还是“互补”
同样是寻找离家出走的妻子,两位丈夫的不同方式带来了不同的后果。其中一个,在身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三天内不归必杀人”。陈向一认为,这是“对称”的交流模式,采取的是“我比你做得更绝”的对抗姿态,却只能激发对方产生更强大的对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都属于“对称”模式。
而另一位丈夫,在白色T恤前后分别用红字写着“老婆,回来吧”、“我错了”,身边孩子的白色T恤前后写的则是“妈妈,我想你”、“我要努力学习”。陈向一对此的点评是:本来是妻子先出招,离家出走,发出很强烈的信号“我不跟你们过了”,但这对父子采用了“你进我退”的方式,找回她的可能性就很大。这是人际交流的“互补”模式。
“任何人和人的交往,其实就是这两种模式。”比如,为什么离开家乡来深圳打工?有的人是因为父母对自己不好,所以一长大就要离开,这就是对称模式,采取的是对抗的姿势;但是,能不能换一个模式?因为对抗的方式太简单、单一,效果往往不好,换一个方法,效果就会好很多。
冲突也可以变成“建设”
“冲突”通常被认为是不好的,意味着暴力、破坏,但陈向一指出,和谐其实并不是要完全避免冲突。“人与人是不同的,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原则和感受,相互不一样的时候必然感到冲突,因此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接受它。”
人际冲突发生的时候,有些人对人不对事、情感的成分大,并给团体带来负面效果。陈向一认为,冲突其实有它的魅力,因为它可能会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建设性,保持团体的活力与创造性、让我们自我批评与反省,彼此开诚布公,最终导致双赢,并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陈向一认为,用非暴力的方式进行人际交流,可以避免对抗局面的出现。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既责备自己也责备对方,同时明确自己有什么需要、对方有什么需要。
关于“关爱”:
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一线员工提出的口号:
每天开心笑一笑,打工生活不枯燥
健康伴你行,天天好心情
呵护心灵,感恩生命
和谐人生,和谐心态
竞争有积极面
为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而人的心理健康越变越差?陈向一解释,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导致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给人的社会适应带来很大的难题。
“现代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机会越多,群体内部的竞争就越激烈,竞争是社会的特点之一,任何情况和领域都会发生,不过,竞争不单只是坏的,也有积极的一面,只要公开承认利益是有冲突的,并建立一个好的机制来解决冲突与竞争,会使团体更加团结、个人责任感加强、社会不断进步。”
心理不平衡并非一定是坏事
在一个竞争的社会,失败、受挫是常有的事情,从一个人如何对待失败与挫折,可以看出他的心理健康程度。
受挫后容易心理不平衡,但这不一定就是坏事。陈向一认为,心理平衡是自我保护的一种需要,而在不平衡中,往往凝集着变化、变革的力量,而我们就在调节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变得成熟,可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心理卫生所需要的,就是动态的、发展的、充满活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
如何从失衡到平衡
达到心理平衡的方式、缓解精神压力的技巧有很多,陈向一认为,其中有三个关键的要素:一定要接近那些在你面临绝望时能帮到你、爱你、关心你的人,这其中也包括心理服务中心;明白危机也有积极意义,它同时也蕴含“机遇”;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
让心理从失衡到平衡,有一个实用的策略: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勇敢接受挑战。“平时要与能够关心你、帮助你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起你的社会支持系统;遇到困境时,先将看似复杂的危机困境简化,摘出一些主要的问题;然后,挑出一两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勇敢地接受挑战;再继续一步步挑出部分困境,慢慢从每个困境中重建新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