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友情链接
 
 
百家论坛
谈谈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949健康网   

  今天去电台录制了个节目——谈谈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在老人节快要来临之前,笔者感觉很有意义。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0月10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随着笔者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空巢家庭增多、丧偶、自身年老体弱、社会地位下降、自笔者评价过低等因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这是全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为老年人,本应该好好享受清福,可是面临的一系列变化{概括为四化}往往冲淡享受,反而造成很多的心理问题。
  
  1、生理机能的退化。主要的表现一个是体态和外形的变化,脸上爬满皱纹,头发变白,牙齿脱落等;另一个就是细胞数量减少,内脏器官萎缩,分泌功能下降,大脑、运动和消化功能退化,抗病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对新的事物忘的很快,对陈年的往事能记忆犹新)
  
  2、心理功能的老化。突出的表现一是感知觉的能力降低。视觉、听觉和味觉等逐渐迟钝,食量减少,易疲惫,做事效率下降。二是意志减退。精神萎靡不振,生活失去积极性,感觉力不从心。
  
  3、社会功能的弱化。难免会因解除工作、轻闲的生活而无所适从,感到无所事事,感觉空虚。
  
  4、人际关系的淡化。社交范围减少,感觉孤独。
  
  一、老年人常见的一些心理
  
  1.黄昏心理
  
  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多病,感到生活没有乐趣,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对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爱发脾气,感到孤独。
  
  2.自卑心理
  
  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3.无专心理
  
  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很无用,对自己评价过低。
  
  4.不安全心理
  
  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不轻易相信别人,很少与人交往,变得惧怕外面的世界。
  
  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
  
  1、离退休综合症。是老年人典型的心理适应社会不良的心理问题。
  
  主要的特征是:孤独、空虚和忧郁。原本快乐的人变得情绪低落消沉,身上毛病增多,吃睡不香,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具体的表现是:坐卧不安、行为重复往返犹豫不决、不知干什么好、注重力不集中常做错事、性格变化明显易发脾气、对任何事都不满足、经常回忆往事、每当别人议论工作就烦躁不安猜疑别人有意刺激自己、常失眠而望天长叹等。
  
  2、空巢孤独症。“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空巢”家庭的真实写照。面对昔日热闹温馨的家,老人难免会产生寂寞、孤独的心情。
  
  3、老年焦虑和抑郁。焦虑是老人对自己衰老的惧怕,担心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对家里的孩子的未来担心等等。抑郁是对丧偶、疾病、经济收入减少以及退休等心理上的压抑,时间长久就会引起睡眠障碍,消化功能 下降、食欲减退、心律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加等,又轻易诱发其他的疾病。抑郁严重会造成老人的自杀,走上绝路。丧偶导致心理失衡直至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实:丧偶是生活中最震憾心灵的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
  
  4、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是脑器质病变引起的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一是人格的改变。自私自利,以笔者为中央,冷漠不关心别人,情绪不稳易怒争吵,无故打人,不讲卫生,缺乏道德感和羞耻感,有违反道德和犯法的行为。二是痴呆症状。记忆障碍、健忘,出现幻觉错觉,严重的是远记忆也出现障碍,固执已见,不分主次轻重,判定力出现障碍,多疑妄想等。三是睡眠障碍。目前病因尚不明了,现在主要是对症治疗。此病需要谈心,取得信任,引发内心的动情点。
  
  5、疑病症和恐病症。有的人本来健康,可一看到同龄好友生病或病逝后就过分的担心自己也患病,害怕自己身患大病,就医院的检查也不能消除担心,经常把身上的不适与各种病对号入座,感到紧张惧怕,有的人还会成天躺在在床上,除了絮叨病情,其他事一概不管。整天不修边幅,有气无力,给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6、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是人体老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一般年龄在50岁左右,有的提前和延迟,主要的表现一是植物神经紊乱。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紧张、焦虑、坐立不安、精力不集中、胃肠功能紊乱和失眠等症状。二是心理过分的敏感。主要是感知觉的过分敏感,把四周的不愉快的事情与自己进行联系,听风就是雨,轻易联想;多疑猜忌别人,影响人际关系,好打听和传播小道消息。三是更年期抑郁症。情感持续的低落、思维迟钝、睡眠障碍,心情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调适
  
  要想解决好当前十分突出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想方设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需要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
  
  首先,社会上应该加强对老年心理问题的重视,加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组织一些如垂钓、种花、养鸟等集体活动。增加一些老年心理咨询机构。
  
  其次,子女和晚辈应该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不管工作有多忙,子女都应该经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加强和老人的交流沟通,消除老人的寂寞烦恼,让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对 老人的行为和想法要多包容,多理解,鼓励老人对生活的信心。
  
  另外,老年人自己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会难得糊涂,自己多关心自己、多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同时应培养一些业余爱好,与同龄人多交流沟通,广交朋友,增加与外界的往来,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要张弛有度,劳逸适合,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充实起来。
  
  国际上流行的健康长寿公式是:健康长寿=(情绪稳定+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懒惰+烟+酒)。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健康与长寿同他的情绪稳定、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成正比。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笔者国也有“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的说法。
  
  闻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乐观是养生的唯一秘诀。”老年人要健康长寿,就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情绪的主人,要学会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学会快乐的生活。遇烦恼能排除,遇挫折能顶住,遇疾病不发愁,丧失亲人能承受。
  
  四、老年人心理辅导
  
  1、首先要注重的是老人家对心理治疗的了解与看法。在适当的时候,要给予解释:为什么治疗者不开药,而只谈他的心情,问他的生活方式,探讨他的家人关系。对有些病人,单靠会谈是不够的。可能要开点药,满足患者求医的心理,否则,他不会继续来接受治疗。还要考虑对其隐私的保密。许多老人担心自己与辅导者所谈的私事被自己的子女知道了,不好意思,而不愿谈起。
  
  2、除了以老年期的心理与习俗去了解老人外,最重要的还要依靠医学知识来判定。譬如:老人不太讲话,是忧郁还是轻度的痴呆?上下午的精神反应不一样,是谵妄的问题还是情绪的变动?说不想活了,是日常的消极口头语还是表达严重的厌世意念而需要住院保护?这些都需要凭借临床知识与经验作判定,并决定处理方法。
  
  3、一般说来,应配合老人的心理,多谈正性的话题,给老年人以希望,尽可能地避免令人灰心的负性话题。
  
  对于躯体方面的疾患,医师可以给予比较正性的解释,但不宜为了支持的目的而提供虚假的“保证”,因为老人的身体比较脆弱且不稳定,常有不测风云,没人可给予保证。
  
  但是对于情绪方面的事情,可以尽量给予“希望”,供给所需的支持。对孤单、寂寞、空虚的老人,对他们说句亲热且关心的话,都可以发生很大的作用。辅导者可以养成这样支持性的习惯,帮助老年患者。
  
  4、年纪大的人,脑子里布满的是过去的事情,喜欢回忆过去,往往靠谈历史的事情来填充目前的精神活动。因此,辅导时可利用老人此特点。但要以“聊天”的方式去闲谈,先让老人谈喜欢聊的话题,然后有技巧地诱导,谈些辅导者想探讨的事情。假如是以“查问”的方式去追究过去的事,老人可能就因回想不出来你所想知道的资料而感到尴尬或不耐烦,可能随便应付,甚至以“编造”的方式来应付你。
  
  对年老的人来说,幼小的事情感觉上太遥远,没爱好去谈,并会迷惑干嘛要让七八十岁的老人去回想两三岁时是被谁带大、跟谁一起睡等这些无聊的话题。因此,假如想知道患者幼年的琐事,要向老人家说明目的,说明了解过去对目前的问题有何帮助。否则,会谈就不会顺利进行。
  
  事实上,从辅导者的立场说来,最需要关心的是“现在”,即患者目前有何困难,要如何去减少痛苦等等。注重现在,把焦点多放在现在。这是辅导老人的另一要诀。假如要谈将来,也最好谈最近的将来,顶多是日后几个月或一两年的事,不要谈到几十年后的事情。那么长久的将来,对他们是太远而且是无法把握的,等于是空谈。
  
  对于目前心情很不好的老人,身体不舒适的老人,他们想要解决的,是今天晚上能否好好睡个觉,明天是否能避免感到忧郁而难受。至于患器质性脑症的,只会想到今天,而不会考虑明天或去想昨天的事。“现在”是老人们最关心的时间取向。
  
  5、要根据老年人个性的不同而调节辅导的技巧与要领。
  
  对固执、墨守成规的老人——有不少老人有这种性格趋向,很轻易识别。对这类老人,要非常注重不要与他们争论,也不要强迫他们接受你的意见,要让他们有时间慢慢去考虑,并且由他们自行作决定。要多听他们的意见,千万不要以权威者的姿态去强迫他们听你的。你可以说,但要由他自己去选择对自己有好处的决定。辅导者的责任是向他们作解释,说明正反两方的利与弊,提供意见就可以了。
  
  对自恋而求人关心的老人——有这种趋向的老人,有时不轻易被认出来。有这样性格的人,年老了以后,可能只会诉苦或埋怨。对于这样有自恋倾向的老人,在可能的范围里,要提供关心与照顾,满足其心理需要,这样才会停止其诉苦的趋势。不用说,对这样的老人,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只要给予夸奖,说说他们的好话,他们就会马上改变态度,而且很快的与辅导者建立关系,接受辅导。
  
  对多疑的老人——这是老年期比较多见的问题。对这样的老人,要注重方式,坦诚说话为宜,避免让老人产生更多的猜疑。要讲清楚辅导者的立场是什么,并由他们自行做主决定事情,不要让他们误觉辅导者有什么自己的动机。多供给资料与情报,而不强迫他们服从辅导者的意见。假如可以的话,要让他们感到是替他们着想,是站在他们一边而作建议的。换句话说,与这样的老人能建立起“联盟”的关系,以后就比较好办。
  
  以提供参考意见的方式辅导——千万不要以教训的方式提供知识,让他们感到被说教而感到害羞。年老人内心里会感到自己年纪那么大,还要被年纪轻的(辅导者)来教导,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避免这样的阻抗现象,要以尊敬的姿态,说明是参考意见,减少教导的味道与气氛。
  
  用专业知识作辅导——辅导者多半没有老年的体验,对老人不能讲“老人言”,要从“专业”的立场将知识与意见作为资料而供其参考。基于专业知识的辅导,比较能使老人们倾听,而不会反抗或不合作。
  
  以医学的理由给予劝告——假如辅导者本身是医生,而且是牵涉到躯体的疾患或精神疾患的范围,就可运用医师的立场,使用医学知识给予劝导。究竟一般人都相信医学的功能,因此可以善用。
  
  6、辅导年老的人,要注重好好利用他们的潜在能力。年纪大的人,不能看轻他们,要时时去启发,督促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只要适当地支持与鼓励,许多年老人可以发挥其潜力,消除困难,恢复活力。因此,辅导者不要持消极的态度,低估老年人的能力。

  一般说来,只要家人给予支持,四面的人经常给予鼓励,年老的人就可以布满精神与意志,发挥所有的潜在能力。
  
  7、最后一点要提的要领是要好好运用生活环境的资源,支持并充实老人的生活。譬如可以依靠配偶的帮忙,但患者往往不是不知如何运用,便是不敢开口要求,或者开口而没产生效果,要靠治疗者的帮忙,或者经由辅导者的支持而去争取家人的支持。对老人的支持,有时并不是来自配偶。因为配偶可能本身也有病,或者因其他原因,而没有能力提供支持。对年老的父母,在许多情况里,最能帮助他们的是儿女。做儿女的,要尽自己的所能,为年老的父母提供支持。
  
  有时老人家的支持需要来自于社会。但从哪里去获得所需的支持呢?如社会上具有的福利与服务系统,有许多老人不知晓,也没有充分地去运用,要靠专业人员的指点与安排。到哪里可以参加老人们的活动,跟同龄人相处,一起活动,维持社会性人际来往等等,也是需要专业工作者去注重与协助的,要让老人们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有了这些社会环境的支援,许多老人就又可以活跃起来,与别人相处来往而找到生活的重心。
  
  五、分析老年人的七种类型
  
  一是愉快积极型。即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二是直接爱好型。即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三是关心健康型。这类老人非常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四是解脱型。即性格内向,离退休后更是减少社交,往往有抑郁心理。五是追求支持型。即依靠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六是坚持工作型。即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实自己还有能力。七是冷漠型。即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八是自责型。即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的无能,因而经常自责,甚至有自笔者犯罪感。九是愤怒型。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感到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愉快积极型和直接爱好型的老人对他们身心健康较为有利,而冷漠型、自责型、愤怒型的老人则轻易患心理疾病,对身心危害较大。





 
『返回』
首 页  |  协会介绍  |  新闻中心  |  科普知识  |  专家介绍  |  心理健康  |  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 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电话:025-82296201 传真:025-83709025
恒网-企业上网中心承建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