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社会矛盾多元而复杂,公务员群体外表光鲜,其实内心压力巨大,近年来跳槽、辞职、抑郁甚至自杀的例子时有发生,公务员正成为焦虑症的高发群体。他们如何远离焦虑?本期特邀南京脑科医院两位专家给读者精心讲解。
焦虑、抑郁为何缠上公务员
“焦虑是一种最常见的情绪问题,每个人在不同时间段或多或少都会有过焦虑感,一般来说不必过于担心。”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李箕君说,从积极角度来说,这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反应,它可以增加自身的紧迫感、紧张感,让机体变得更加警觉,督促自己集中精力克服困难把事情办好。比如学生大考前,适度焦虑可以促使学生考前认真复习,加强记忆,考出好成绩,这是一种适应性焦虑。因此,焦虑也是内在的动力来源之一。
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如果焦虑过度而且持续时间过长,涉及面广,机体反应明显,影响工作、生活、学习、家庭和社会交往能力,就属于病态,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焦虑症,医学上称为焦虑障碍。
焦虑症可以表现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精神症状是指常终日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一种说不出的内心紧张、恐惧或难以忍受的不适,似乎有灾难将至面临死亡要发疯了似的;对自己的健康忧虑重重,对躯体微小不适都过分敏感,常不安地在室内外踱来踱去,注意力不集中以致难以应付正常工作。
躯体症状常会有闷气、胸痛、心慌、喉头堵塞等,因此常要打开窗户或到户外“透气”。在这种状态下,还会出现如手脚麻木、头晕、肌肉抽动;或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也有患者会出现脸发烧,出冷汗,还可表现为病人对周围的环境变化无动于衷。急性焦虑发作可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有强烈的濒死感和失控感,发作常会自动终止,发作后一切恢复正常。
公务员为何容易焦虑?李箕君说,公务员是个看起来让人羡慕的职业,殊不知通常也是最累的工作。晚上、周末加班加点是常态,一个电话来就得赶往单位的事经常发生,他们经常调侃“5+2”、“白+黑”,“平时保证不休息,节假日休息不保证”;而实际上公务员群体大多数的收入并不高,他们同样也面临着买房、买车、生病、养老等许多问题。但多数老百姓看到的却只是公务员外表的光鲜亮丽,对公务员群体要求极高,因此焦虑情绪普遍存在于公务员群体中。
此外,近年来由于大环境变化,国家对公务员队伍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许多地方“金饭碗”被打碎,加之公务员等级森严,制度刚性强,可晋升渠道狭窄,竞争激烈,自我价值的实现往往只有通过职务的升迁来体现,如果得不到职位上的升迁将会产生焦虑情绪,有些地方升迁甚至缺乏公开、透明,导致公务员患焦虑症的比例逐年增多。
据介绍,2013年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查显示,79.89%的基层公务员存在有不同程度工作倦怠的现象。有关部门调查分析表明,2010年全国公开报道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数官员属于自杀,自杀官员职务覆盖科级至省部级,在官方调查结论中,官员的非正常死亡基本上和精神焦虑抑郁有关。
在南京脑科医院心理门诊,医生接诊到的公务员病例这几年明显增加,其中不乏处级以上干部,他们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躯体化障碍、失眠症。比如有想辞职的,有晚上睡不着的,有静不下心考虑问题的,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不知道如何度过现在以及今后的一段时间。
焦虑不可怕,请认清它的5张面孔
某政府机关副处长王先生,与处长关系处理得很不好,工作起来不愉快,想换其他部门又不可能,是继续与处长对抗还是妥协?或寻求和解?王先生觉得自己根本找不到办法,就开始逃避。平时工作上的事情,不表态,不提建议,进行消极对抗。烟酒不沾的他开始喝酒,业务上不求上进,喜欢回家看电视。因为不知如何应付与上司的人际关系,王先生长期失眠,情绪焦虑,胃口不好,常在家中发脾气,甚至迁怒于妻儿,他非常苦恼但就是无法解脱,最终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求治。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柳娜博士介绍说,焦虑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尤其是白领、公务员阶层患病率非常高。世界卫生组织对包括我国在内的28个国家进行了精神卫生调查,发现人群中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为13.6%-28.8%,年患病率为5.6%-19.3%。
该病预后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素质和临床类型有关,人格特征中具有较明显的抑郁、强迫、冲动特质的个体易发生焦虑,具体表现为过分疑虑、谨慎,对细节、规则、条目过分关注,力求完美,道德感过强,过分看重工作成效,或过多担心被别人指责,等等,严重者可持续几天或数周,生活难以自理,但多数病人经恰当治疗,可在半年内好转。
焦虑障碍可导致患者在健康、社会关系、职业、家庭生活等受到困惑,该病患者通常病程长,反复就医,从而成为医疗资源的高频率使用者。研究表明,焦虑障碍患者花费的医疗费用大约是普通人群的9倍。3/4的焦虑障碍患者一生中可能共病一种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障碍患者与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哮喘共病也较为常见。
进一步研究发现,焦虑障碍相关有几大危险因素:1是家族遗传因素,不同焦虑障碍的遗传度为30%-40%,但个体环境原因对焦虑障碍的发病也非常重要。2是儿童时期或青春期特殊的经历,成年后容易患上焦虑障碍,如童年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父母离异等不良事件刺激,在孩童时期脑海中留下深深烙印,成年后诱发焦虑症的比例就明显升高。3是当下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刺激,比如工作变迁、失业、离异等不良事件都会导致心理失衡。4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精神创伤,如地震、海啸等。
克服焦虑的7大“锦囊妙计”
焦虑障碍有几大类型,每个有其自身的特点。
1. 广泛性焦虑症的人,强烈的焦虑情绪的原因可能是难以确定、不固定、涉及面广的原因,虽然病人说不清楚原因,但他个人感觉到的恐惧和忧虑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2.惊恐障碍是一种突然发作的,强烈的,反复出现的焦虑形式。患这种疾病的人会有整个人失去控制,濒临死亡的感觉,他们时常担心下一次惊恐发作,会限制他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活动,回避那些可能出现发作情形的场所。
3.恐惧症是一种有对象的恐惧,不是莫名的,而是针对性的,比如特定恐惧症涉及到具体的食物或情形,比如遇到蛇、虫等某些动物或飞行中的飞机、电梯等;社交恐惧症涉及社交场合,比如当众发言,表演等;广场恐惧症涉及公共场合,比如人多的地方。
4. 强迫症是一种持久性的,不可控制的和不必要的焦虑形式,强迫自己反复做某件事或想某件事。有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之分,比如反复洗手或打扫,或过度恐惧失误反复检查工作中的错误,反复思虑,怀疑等。
5.有人遭受严重的身体或情绪上的创伤,如因自然灾害或严重的事故或犯罪可能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如何更好地治疗焦虑症?专家说,多数情况下,焦虑症经过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在这里专家教你几个自我减压、放松的方法:
1、短时焦虑,别放心上。问自己,你的焦虑是何种性质。你的焦虑是否会在未来一两天带来一系列身体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你的焦虑是否有积极的一面?若是消极的,你会做些什么来消除这种焦虑?它会不断迁延发展,还是短时间消失?若是短时间内消失,这是正常焦虑,可以自我调适;若是迁延发展,对工作、生活影响较大,那是过度焦虑,或是病理性焦虑,需要求助他人及专业机构,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正常焦虑有好处。正视焦虑的积极意义。要正确认识到焦虑是有一定正面的积极意义的,是促进人们内在动力的源泉之一,也是机体面对危机的正常反应。而过度的焦虑无疑给人们带来身心危害,但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就像疼痛的感觉,其实也是你身体过劳疲劳的最好警醒。
3、不确定的东西,先往好处想。你是否愿意接受不确定性?所有焦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你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你想一下你做的所有事情:我今天上班会遇到什么难题,上餐馆吃饭会不会遇到熟人,乘电梯时如何对陌生人打招呼,坐地铁会不会迟到等,所有这些都有不确定性,你没有绝对的把握,但你要尽可能地向好的、阳光的一面想。
4、你搞不定的事,随它去。天塌下来,有大个子撑着。看你焦虑的对象是什么?是否是你能力所及,是否关系到你的核心利益问题,你非得要十全十美吗?你非得比任何人都出色吗?你非得在乎别人对你的能力评介吗?你做得再好,因为你的资历、领导岗位不空缺等客观原因,你能实现晋升的目标吗?如果这一切你都决定不了,那么一切让它去吧。
5、压力是推你前行的动力。你如何面对压力?焦虑者会发现生活压力无处不在,危机中只看到危难、危险,难以透视危机中的机会、机遇。他们担心难以面对,却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应对资源,有句话叫“一切皆有可能”。
6、和失败握手,它是成功的妈妈。你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焦虑者倾向于认为失败是灾难性的,他们往往相信如果他们想到失败,他们就会失败。其实,人们担忧的绝大多数事情往往最后有相当积极的结果,你有没有这样想过?
7、多给亲爱的人说话,那里有温暖的力量。利用好你周边的资源。及时回顾一下,看看你通常担忧的事情是否让你现在烦恼,及时向你现在的资源求助,例如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你的同事都是你应对焦虑的人脉资源,向他们诉说心中的烦恼等,这些都是舒缓焦虑情绪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