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少年心理化教育中心 |
现状认识:
在做家长教育和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中,中、高考学生和家长的考前咨询服务一定是每一年的主要和重要内容之一。
其实,每一年的高考后都会有一些考生家长咨询:参加完高考,孩子由于考的不好,表现出自我封闭、自我否定、自怨自艾、萎靡不振等各种各样精神不正常状态。孩子不出家门、不见人、不说话、不起床、不主动吃饭等等,问应该怎么办?但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家长、学生会来咨询。通常这部分学生的感受是似乎生活没有了内容、失去了意义。
当然,大多数家长是和孩子一起享受结束高考后的放松生活。孩子、家长都在满足自己完成了人生大事的感觉里,迫不及待的进入了一个终于可以尽情、尽兴的享受放松的心理状态。聚餐、旅游、上网、K歌。。。。。这样疯狂的享受生活,似乎进入了一种无节制的想干什么干什么的状态。实际上这也是生活目标缺失的状态。这样的时光持续一段时间,人的“惰性”会使这些莘莘学子深陷“舒服”地带。所以,很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了大学,也远离了优秀。这里的优秀首先就是好学上进、意志坚定、追求卓越的学习品质。这不也是时下名牌大学不少,培养的卓越人才不多的一个原因吗?
现象浅析:
走向社会的青年,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不努力。而惧怕考试的恐惧会让他们一再选择逃避。找工作的压力、工作的辛苦、待遇的悬殊,让这部分人开始了对社会、家庭、学校、自己的不满,而往往这种不满首先会对父母发泄。并因为缺乏改变的能力,而越发得过且过,破罐破摔。
升入大学的学生,尽管沉浸在考上大学的喜悦中,但如果考上大学,是一个学生自上学开始就被家长、老师不断强化的唯一学习目标,甚至是生活目标。现在,目标实现了,使得这些学生突然被置于目标缺失状态。所以,喜悦过后很多学生会感到内心的空虚。而这种空虚感也会令人不安、压抑、甚至烦躁,因为长期以来,作为学生大家只习惯于为了应考要做的事情。这时,没有了考试,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被置于一个混沌的状态。无所事事自然就会沉溺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甚至聚会都成为一种发泄空虚和摆脱无聊的形式。
亡羊补牢:
对于家庭而言,家长为培养孩子,十几年竭尽全力的付出,又有几多人不是心存遗憾?
为什么?是我们太重视“高考”了!
因为我们的思维惯性--没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好的生活。现实是这样吗?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留学生依然就业困难。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会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会工作才总有工作!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首先要完成孩子“成人”的教育。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点差半步会影响结果吗?影响结果的一定是你优秀的意志品质和卓越的才能。“高考”充其量是对一个学生一段时间内掌握的知识、能力的一次评价。我们切忌把它作为对一个年轻人的盖棺定论,这未免太武断,太狭隘了些。
所以,年轻的朋友们,不管你是如愿以偿就要进入自己向往已久的大学学习,还是心存遗憾的就此别离校园,想想自己是青年,你有着无限的潜能去探索、发展、完善自己,创造机会,享受生活;你就会从迷茫中警醒,在焦躁中冷静下来,发挥自己思考的能力,开始主动找寻自己的生活轨迹。请相信:不同的人生有着不同的精彩。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喝彩!
回归正常的生活吧!体会晨光的生机;晚霞的艳丽;体会家务劳动的琐碎;体会付出勤劳后生活给予的安心与舒适;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自己创造美好的能力,与家人、朋友分享生活的丰富与快乐。 不能因为高考,让眼前的一切永远失去意义。
另外,每当高考过后,总有人呼吁学生扔下书本,享受生活。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况且读一本真正的好书,如遇一位智者结友,岂不是一种高贵的享受?
| |